▪ CSP将是公司及各条线制定BP的指南。产品线、销售线(区域销售组织)、职能部门等的SP的制定按照BLM模型(从差距分析、市场洞察、战略意图、创新焦点、业务设计,到关键任务、正式组织、人才及文化与氛围),输出长期发展计划的全部内容。
其间有多个不同团队层面的会议评审点,各会议评审所关注的内容不同。例如,产品线与区域就市场趋势价值转移及竞争等分析沟通,以期对市场机会和空间有个“碰撞”;产品线与区域就初步战略方向、目标、机会、关键问题等进行沟通,以期就战略目标有较一致的诉求。
此外,高层投入是确保战略规划正确方向的重要保障,EMT/IRB等高层会安排专门的会议对战略规划进行评审。
DSTE战略规划部分是从市场洞察到战略指引,到战略规划,再到集团层面的战略协同、战略规划批准。接着导出战略衡量指标,签署战略归档文件,制定KPI指标方案及战略宣讲。
需要注意的是,在完成战略规划后,紧接着输出战略衡量指标,并且形成各个组织的KPI指标方案。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下一步的组织绩效管理提供输入,同时避免战略管理和绩效管理“两张皮”。
在战略规划之后,年度业务计划与预算一般在前年的10月份(秋季)启动,一直持续到次年3月底才基本完成。例如,2021年4—9月进行的是2022—2026年的五年战略滚动规划,2021年9月至2022年3月进行的是2022年的年度业务计划与预算,依此类推。如何在BP的制定中落实SP的各项输入与要求?BP的制定流程如下:
▪ 9月,BP与述职开始启动筹备,包括产业目录及销售目录、投资组合与研发费用口径与原则,以及年度业务计划与预算、经营管理规则。
▪ 9月底、10月初启动全面预算评审,SP向BP输入,10—11月进行机会点到订货分析、制定预算约束条件、制定人力预算管控条件,11—12月进行机会点与订货目标第一稿评审。
▪ 12月,根据机会点与订货目标第一稿和SP的输入,制定出BP,包括投资组合规划,以及技术、品牌、营销、变革等业务规划,并导出重点工作。结合预算约束条件,制定全面预算。结合人力预算管控要求制定人力预算。
▪ 次年1月,进行投资组合与研发费用、重点工作、全面预算、人力预算评审,一方面输出BP与述职报告,另一方面制定组织KPI目标值和高管PBC。
▪ 次年3月,进行KPI目标值评审、BP与述职、PBC沟通签署。
这就是在BP制定过程不断输入SP要求的完整流程,在这个过程中,战略逐渐落地。
管理执行与监控的对象是SP和BP。
经营管理团队通过以战略落地经营管理会和战略纠偏(战略健康度)审视会为主的方式,常态化监督和控制战略执行情况。
其中,战略落地经营管理会一般以双周或月度为周期。主要活动有:
▪ 汇报关键人物的工作进展和状态(借鉴交通信号灯预警),并确定下一步策略。
▪ 对风险进行决策,确定应对方案,协调资源,并落实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。
战略纠偏(战略健康度)审视会根据环境变化进行纠偏以及阶段性复盘,一般以季度为周期。主要活动有:
▪ 审视战略目标的正确性,根据进展不断调整重点工作任务。
▪ 根据市场环境变化(宏观、客户、竞争对手及关键技术等)调整战略。
▪ 阶段性复盘,提炼经验和教训,包括组织、流程、激励机制。
总之,DSTE战略管理日历化,将战略规划、年度业务计划与预测、全面预算、人力预算、重点工作、KPI、PBC、述职等进行有效集成,明确各环节的开展节奏和评审程序,能够确保各业务单元、各职能部门的战略管理运作高效。
在DSTE管理体系中,战略规划的主要方法论是BLM(业务领先模型)。年度业务计划与预算的主要方法论是BEM(业务执行力模型)。年度业务计划不仅将战略规划的要求解码到管理者的PBC,而且将组织绩效要求解码到基层员工的PBC。
BEM方法论主要包括两个阶段:
(1)战略导出CSF & KPI阶段,明确战略方向及其运营定义、导出中长期关键战略举措(即CSF)、导出战略衡量指标(即战略KPI);
(2)战略解码并执行闭环阶段。确定年度业务关键措施&目标、分解年度业务关键措施&目标、确定年度重点工作。战略解码主要包括6个步骤,简称“六步法”。
BLM和BEM方法的持续推行,保证了战略规划的质量,并将战略规划有效分解到组织与个人,促进了公司业务的中长期稳定增长。
对于需要谋求进一步发展的企业来说,一是需要战略方向大致正确,思想基本统一,战略目标、业务策略、战略举措更明确、更清晰,二是年度经营计划展开充分,战略部署、行动分解到位,三是战略执行运营高效,战略能够切实落地,DSTE流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。问题是我们公司能否像华为一样借助领先方法论,通过多年持续、不懈的努力打造自己的端到端DSTE流程?
DSTE流程不仅实现了从战略到执行的滚动迭代过程,而且把企业原来相对松散、割裂的战略管理活动集中起来,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。如同IPD实现了各功能部门在产品开发上的集成与协同,而DSTE“战略管理流”是管理的“IPD”流程,其把各职能部门(战略、HR、财经、经营、质量等)的管理活动实现了有机的集成与协同。
毫无疑问,端到端的DSTE流程是企业统领性的关键流程,那么它在企业流程架构中处于什么位置呢?根据美国生产力和质量中心(APQC)的流程分类框架(PCF)把企业流程划分为5个层次(L1-L5),如下图所示: